在一场经济论坛上,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的一番话,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,激起千层浪。他指出,2024 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 3100 万辆,创下历史新高,可行业利润率却已跌至 4.3%。而同年,日本丰田汽车仅用 900 多万辆的销量,就赚得盆满钵满,利润远超中国三千万辆汽车销售所得。这巨大反差,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?
回溯往昔,中国汽车产业一路狂奔,产销总量连续 16 年稳居全球第一。2024 年,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 2747.7 万辆和 2756.3 万辆,新能源汽车更是产销两旺,分别完成 1288.8 万辆和 1286.6 万辆。可繁荣表象下,利润问题却日益凸显。像广汽、上汽等巨头,合资品牌衰退,自主品牌转型艰难,在新能源赛道也逐渐失速。
再看丰田,作为全球汽车行业的佼佼者,2024 财年净利润高达 4.945 万亿日元。丰田能有如此佳绩,精益生产体系(TPS)功不可没。靠着这套体系,丰田将成本控制得极为出色,即便原材料价格上涨,仍能保持强大竞争力。在技术研发上,丰田早早布局,混合动力技术更是领先全球。同时,丰田在欧美等成熟市场深耕多年,用户基础稳固,品牌忠诚度极高。多品牌战略,如雷克萨斯等高端品牌,进一步拓展利润空间。
反观中国汽车产业,虽说销量可观,但大而不强。自主品牌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,品牌溢价低。在技术研发上,虽在新能源领域奋起直追,可核心技术,如电池续航、自动驾驶等方面,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。研发投入不足,导致产品竞争力受限,利润难以提升。
黄奇帆提及的这一现象,恰似警钟,敲响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之路上。它警示着,汽车产业不能仅追求销量,更要在技术创新、品牌建设、成本控制等方面发力,唯有如此,中国汽车产业才能在全球竞争中,从 “薄利多销” 走向 “厚利畅销”,真正实现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蜕变。
标签: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仅供演示用,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。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。
快来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~